猪尊的用途
尊为酒器,这一用途是确定的。商代猪尊仅此一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以猪造型,目前有避邪,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和娱神等多种说法。这些用途是否与实物相符,有必要了解猪的相关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对西安半坡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研究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把野猪驯化为家猪了。稍晚一些的墓葬中出现了以猪下颚骨随葬的现象,在甘肃、山东等地随葬猪牙、猪颚骨乃至整头猪的数量十分惊人。可见养猪业已有相当规模。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殷商时期的养猪业相当发达,“陈豕于室,合家而祀”,猪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养猪业已经遍及各个家庭。在养猪业相当发达的商代,人们没有选择家猪作为器物的造型,而选择了野猪,或许选择的是与野猪的特点有关。野猪是耳尖而小,嘴尖而长,头和腹部较小,脚高而细。雄性野猪具有尖锐发达的牙齿。野猪机灵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强,一旦遇到危险,它会立即抬起头,发出“哼”声,向同伴发出警报。从出土的铜猪尊看,并不完全是野猪,又具有了某些家猪的特点。
在了解猪的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的是猪尊的盖上有凤鸟,肘部有夔龙纹,无论这些动物是现实的还是人们心目中想向的动物,都属于动物。尽管动物在猪尊上的大小和所处位置不同,但动物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仅仅考虑猪这一种动物还是不够的。同时还要看到猪尊是一种器物,在祭祀时盛放祭品,就得考虑祭器与祭品的关系。
从目前发现的动物形器物以及祭器、祭品之间的关系看,其作用为娱神比较容易理解。
对于猪尊用途的理解,还与湖南地区出土的其他动物形器物有关。